千金方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图片名称

上少小婴孺方下·小儿杂病第九

本章节4621字2025-04-14 21:19:11

  (方一百十一首 灸法十三首)

  治小儿脐中生疮方∶

  桑汁敷乳上,使儿饮之。

  又方 饮 羊乳及血。

  治小儿风脐遂作恶疮,历年不瘥方∶

  取东壁土敷之,大佳。若汁不止,烧苍耳子粉之。

  又方 干蛴螬虫末粉之,不过三四度瘥。

  治小儿脐不合方∶

  取车辖脂烧灰,日一敷之。

  又方 烧蜂房灰为末敷之。

  治小儿脐中生疮方∶

  烧甑带灰和膏敷之。

  治小儿脐赤肿方∶

  杏仁(半两) 猪颊车髓(十八铢)

  上二味先研杏仁如脂,和髓敷脐中肿上。

  白石脂散
  治小儿脐汁不止,兼赤肿方。

  以白石脂细研,熬令微暖以粉脐疮,日三四度。

  治小儿鹅口,不能饮乳方∶

  鹅屎汁沥儿口中。

  又方 黍米汁涂之。

  又方 取小儿父母乱发洗净,缠桃枝沾取井花水,东向向日以发拭口中白乳,以置水中七过沥洗,三朝作之。

  治小儿心热,口为生疮,重舌鹅口方∶

  柘根锉五升,无根弓材亦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次良。

  治口疮白漫漫方∶

  先以父净发拭口,次取桑汁涂之。

  治重舌舌强,不能收唾方∶

  鹿角末如大豆许安舌下,日三四度。亦治小儿不能乳。

  又方 取蛇蜕烧末,以鸡毛沾醇醋点药,掠舌下愈。

  治小儿重舌方∶

  取田中蜂房烧灰,和酒涂喉下愈。

  又方 衣鱼涂舌上。

  又方 灶月下黄土末,苦酒和涂舌上。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又方 黄柏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良。

  治重舌方∶

  灸行间,随年壮,穴在足大趾歧中。又灸两足外踝上三壮。

  治小儿舌上疮方∶

  蜂房烧灰,屋间尘各等分,和匀敷之。

  又方 桑白汁涂乳,与儿饮之。

  又方 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敷之。

  治舌肿强满方∶

  满口含糖醋良。

  又方 饮 羊乳即瘥。

  治小儿口疮不得吮乳方∶

  大青(十八铢) 黄连(十二铢)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

  又方 蜜(二斤) 甘草(如指大三寸) 腊月猪脂(一斤)

  上三味合煎相得,含如枣大,稍稍咽之,日三。

  又方 矾石如鸡子大,置醋中,涂儿足下二七遍愈。

  治小儿燕口,两吻生疮方∶

  烧发灰和猪脂敷之。

  治小儿口下黄肌疮方∶

  取 羊髭烧灰,和腊月猪脂敷之。角亦可用。

  治口旁恶疮方∶

  乱发灰 故絮灰 黄连 干姜上四味等分为散,以粉疮上,不过三遍。

  治口噤,赤者心噤,白者肺噤方∶

  鸡屎白枣大,绵裹,以水一合煮二沸,分再服。

  治小儿口噤方∶

  鹿角粉 大豆末上二味等分,和乳涂乳上饮儿。

  又方 驴乳 猪乳(各二升)

  上二味合煎得一升五合,服如杏仁许,三四服瘥。

  雀屎丸
  治小儿猝中风,口噤不下一物方。

  雀屎如麻子丸之,饮下即愈,鸡屎白亦佳。

  治小儿口中涎出方 以白羊屎纳口中。

  又方 以东行牛口中沫涂口中及颐上。

  又方 桑白汁涂之瘥。

  治小儿卒毒肿着喉颈,壮热妨乳方∶

  升麻 射干 大黄(各一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一升五合,煮取八合,一岁儿分三服,以滓敷肿上,冷更暖,以敷,大儿以意加之。

  升麻汤
  治小儿喉痛,若毒瓦斯盛,便咽塞,并治大人咽喉不利方。

  升麻 生姜 射干(各二两) 橘皮(一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治小儿喉痹肿方∶

  鱼胆二七枚以和灶底土涂之,瘥。

  治小儿喉痹方∶桂心 杏仁(各半两)

  上二味为末,以绵裹如枣大,含,咽汁。

  治小儿解颅方∶

  熬蛇蜕皮为末,和猪颊车中髓敷顶,日三四度。

  又方 猪牙颊车髓敷囟上瘥。

  半夏熨汤
  治小儿脑长解颅不合,羸瘦色黄,至四五岁不能行方。

  半夏 生姜 川芎(各一升) 细辛(三两) 桂心(一尺) 乌头(十枚)

  上六味 咀,以醇苦酒五升渍之, 时,煮三沸,绞去滓,以绵一片浸药中,适寒温以熨囟上,冷更温之,复熨如前,朝暮各三四熨乃止,二十日可愈。

  治小儿解颅,生蟹足敷方∶

  生蟹足 白蔹(各半两)

  上二味捣末,以乳汁和敷颅上,立愈。

  治小儿解颅,三物细辛敷方∶

  细辛 桂心(各半两) 干姜(十八铢)

  上三味为末,以浮汁和敷颅上,干复敷之,儿面赤即愈。

  治小儿囟开不合方∶

  防风(一两半) 柏子仁 白芨(各一两)

  上三味为末,以乳和敷囟上,日一,十日知,二十日即愈。

  又方 取猪牙车骨煎取髓,敷囟上愈。

  小儿囟陷方∶

  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

  治小儿狐疝伤损生 方∶

  桂心(十八铢) 白术(一两十八铢) 地肤子(二两半)

  上三味为末,以蜜和丸,白酒服如小豆七丸,日三,亦治大人。

  又方 芍药 茯苓(各十八铢) 防葵(一作防风) 大黄(各半两) 半夏 桂心 川椒(各六铢)

  上七味为末,蜜和服如大豆一丸,日五服,可加至三丸。

  五等丸
  治小儿阴偏大,又卵核坚 方。

  黄柏 香豉 牡丹 防风 桂心(各二两)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大豆,儿三岁饮服五丸,加至十丸。儿小以意酌量着乳头上服之。

  治小儿卵肿方∶

  取鸡翅六茎烧灰服之,随卵左右取翮(《古今录验》云,治阴大如斗。)

  治小儿气 方∶

  土瓜根 芍药 当归(各一两)

  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取五合,日二。

  又方 三月上除日取白头翁根捣碎,随偏处敷之,一宿作疮,二十日愈。

  治气 方∶

  灸足厥阴大敦,左灸右,右灸左,各一壮。

  治小儿阴疮方∶

  以人屎灰敷之,又狗屎灰,又狗骨灰,又马骨灰,皆可敷之。

  治小儿歧股间连阴囊生疮,汁出,先痒后痛,十日五日自瘥,或一月或半月复发,连年不瘥方∶

  灸疮搔去痂,帛拭令干,以蜜敷,更溲面作烧饼,熟即以饧涂饼上熨之,冷即止,再度瘥。

  治小儿阴肿方∶

  狐茎炙捣末,酒服之。

  又方 灸大敦七壮。

  又方 斫桑木白汁涂之。

  又方 捣芜菁敷上。

  又方 捣垣衣敷上。

  又方 以衣中白鱼敷之。

  又方 猪屎五升水煮沸,布裹安肿上。

  治小儿阴疮方∶

  取野狼牙浓煮汁洗之。

  又方 黄连、胡粉等分,以香脂油和敷之。

  治小儿核肿,壮热有实方∶

  青木香 甘草 石膏 甘遂(各十八铢) 麝香(三铢) 大黄 前胡(各一两) 黄芩(半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 煮取一升九合,每服三合,日四夜二。

  鳖头丸
  治小儿积冷久下瘥后余脱肛不瘥,腹中冷,肿中疼痛不得入者方。

  鳖头(二枚炙令焦) 磁石(四两) 桂心(三两) 小 皮(一枚炙令焦)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大豆,儿二岁至五岁,服五至十丸,日三。儿大以意加之。

  小儿脱肛方∶

  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

  又 灸尾翠骨三壮。

  又 灸脐中随年壮。

  治小儿疳湿疮方∶

  铁衣着下部中,即愈。

  又方 灸第十五椎挟脊两旁七壮,未瘥加七壮。

  治小儿疳疮方∶

  以猪脂和胡粉敷之。五六度又方 嚼麻子敷之,日六七度。

  又方 羊胆二枚和酱汁于下部灌之。猪脂亦佳。

  治湿疮方∶

  浓煎地榆汁,洗浴,每日二度。治小儿久痢脓湿 方∶

  艾叶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

  除热结肠丸
  断小儿热,下黄赤汁沫,及鱼脑杂血,肛中疮烂坐 生虫方。

  川连 柏皮 苦参 鬼臼 独活 橘皮 芍药 阿胶(各半两)

  上八味为末,以蓝汁及蜜丸如小豆,日服五丸至十丸(冬无蓝汁,可用蓝子一合,舂蜜和丸)。

  治小儿蛔虫方∶

  削楝木上苍皮,以水煮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为此有小毒。

  治小儿羸瘦有蛔虫方∶

  芦二两,以水一升,米二合,煮取米熟去滓,与服。

  又方 蓄三两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捣汁服亦佳。

  又方 桃白皮(三两) 东引吴茱萸根白皮(四两上二味 咀,以酒一升二合,渍之一宿,渐与服取瘥。

  又方 取猪膏服之(一云治蛲虫)。

  又方 捣槐子纳下部中,瘥(一云治蛲虫)。

  又方 楝实一枚纳孔中(一云治蛲虫)。

  治寸白虫方∶

  东行石榴根一把,水二升,煮取三合,分服。

  又方 桃叶捣,绞取汁,服之。

  治小儿三虫方∶

  雷丸 川芎上二味各等分为末,服一钱匕,日三。

  治大便竟出血方∶

  鳖头一枚炙令黄黑为末,以饮下五分匕,多少量儿大小,日三服。

  治小儿尿血方∶

  烧鹊巢灰井花水服之,亦治夜尿床。

  又方 灸第七椎两旁各五寸,随年壮。

  治小儿遗尿方∶

  瞿麦 石苇 龙胆 皂荚 桂心(各半两) 鸡肠草 人参(各一两) 车前子(一两六铢)

  上八味为末蜜丸,每食后服如小豆大五丸,日三,加至六七丸。

  又方 小豆叶捣汁服。

  又方 烧鸡肠为末,浆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灸脐下一寸半,随年壮。

  又方 灸大敦三壮,亦治尿血。

  地肤子汤
  治小儿热毒入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则涩痛不出,出少如血,须臾?

  地肤子 瞿麦 知母 黄芩 枳实 升麻 葵子 猪苓(各六铢) 通草 海藻 橘皮(各三铢) 大黄(十八铢)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日至七日儿服一合,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儿一合半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儿二合为三服,四十日儿以此为准,五十日以上七岁以下以意加药益水。

  小儿淋方∶

  车前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又方 煮冬葵子汁服之。

  又方 取蜂房、乱发烧灰,以水服一钱匕,日再。

  治小儿小便不通方∶车前草(切,一升) 小麦(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煮粥服,日三四。

  又方 冬葵子一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入滑石末六铢。

  治小儿 方∶

  蜥蜴一枚烧末,酒服之。

  治小儿吐血方∶

  烧蛇蜕皮为末,以乳服之,并治重舌。

  又方 取油三分,酒一分,和之,分再服。

  治小儿鼻塞生息肉方∶

  通草 细辛(各一两)

  上二味捣末,取药如豆,着绵缠头纳鼻中,日二。

  治小儿鼻塞不通,浊涕出方∶

  杏仁(半两) 川椒 附子 细辛(各六铢)

  上四味 咀,以醋五合渍药一宿,明旦以猪脂五合煎,令附子色黄,膏成去滓,冷更以涂絮导鼻孔中,日再,兼摩顶。

  治小儿 耳方∶

  末石硫黄以粉耳中,日一夜一。

  治小儿耳疮方∶

  烧马骨灰敷之。

  又方 烧鸡屎白,筒中吹入。

  治小儿齿落久不生方∶

  取雄鼠屎二七枚,以一屎拭一齿根处,尽此止,二十一日即生(雄鼠屎头尖)。

  治小儿四五岁不语方∶

  末赤小豆,酒和敷舌下。

  又方 灸足两踝各三壮。

  治小儿不能乳方∶

  雀屎四枚为末,着乳头饮儿,儿大十枚。

  蒲黄汤
  治小儿落床坠地,如有瘀血,腹中阴阴,寒热不肯乳哺,但啼哭叫唤方。

  蒲黄 麦冬 大黄 黄芩(各十铢) 甘草(八铢) 芒硝(七铢) 黄连(十三铢)

  上七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分三服,消息视儿羸瘦半之,大小便血即愈,忌冷食。

  治小儿食不知饥饱方∶

  鼠屎二七枚烧为末,服之。

  治小儿食土方∶

  取肉一斤绳系曳地,行数里勿洗,火炙与食。

  治小儿哕方∶

  生姜汁 牛乳(各五合)

  上二味煎取五合,分二服。

  又方 取牛乳一升,煎取五合,分五服。

  治小儿 方∶

  灶中灰盐等分,相和熬,熨之。

  治小儿误吞针方∶

  取磁石如枣核大,或吞或含,其针立出。

  治小儿误吞铁等物方∶

  艾蒿一把锉,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服之即下。

  治小儿蠼 咬绕腹匝即死方∶

  捣蒺藜叶敷之,无叶,子亦可。

  又方 取燕窠中土猪脂和敷之,干则易之。

图片名称

相关作品

  • 黄帝内经

    作品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 本草纲目

    作品简介:《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

  • 伤寒论

    作品简介:《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

  • 神农本草经

    作品简介:《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

  • 难经

    作品简介:《难经》原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是传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所撰的中医古典理论书籍,又名《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共有八十一难,分别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是对《内经》相关内容的补充与阐发。 [9]《难经》既是对《...

  • 金匮要略

    作品简介:《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

  • 奇经八脉考

    作品简介: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颇多研究,李时珍因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作品简介:《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 濒湖脉学

    作品简介:《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濒湖脉学》...

  • 针灸大全

    作品简介: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黄元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医学理论,被誉为“黄...

  • 洗冤集录

    作品简介:《洗冤集录》,法医著作,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全书由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53项内容所组成;并对犯罪、犯罪侦察、保辜等有关断案、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亦详加论述。本书内容丰...

  • 食疗本草

    作品简介:《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作品简介:《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该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当时虽是为皇帝延年益寿所编的专著,但对人民百姓也起了很大作用。《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

  • 肘后备急方

    作品简介:《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

  • 扁鹊心书

    ˃作品简介:《扁鹊心书》是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综合性医书。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扁鹊心书》是宋代医家窦材晚年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集其师授之法所作。全书共三卷,上卷论理,有“当明经络、须识扶阳、大病宜灸、禁戒寒凉、要知缓急”等十三篇,强调寒...

  • 温病条辨

    作品简介:《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

  • 医学源流论

    作品简介:《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椿编撰的医学论文集。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医学源流论》颇多先进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