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图片名称

上少小婴孺方下·痈疽瘰第八

本章节3795字2025-04-14 21:19:10

  (论一首 方六十三首 灸法一首)

  漏芦汤
  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方。

  漏芦 连翘(《肘后》用白薇) 白蔹 芒硝(《肘后》用芍药) 甘草(各六铢) 大黄(一两) 升麻 枳实 麻黄 黄芩(各九铢)

  上十味 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肘后》治大人各用二两,大黄三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其丹毒须针 去血,《经心录》无连翘有知母、芍药、犀角各等分)。

  五香连翘汤
  治小儿风热毒肿,肿色白,或有恶核瘰 ,附骨痈疽,节解不举,白丹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方。

  青木香 熏陆香 鸡舌香 沉香 麻黄 黄芩(各六铢) 大黄(二两) 麝香(三铢)连翘 海藻 射干 升麻 枳实(各半两) 竹沥(三合)

  上十四味 咀,以水四升煮药减半纳竹沥,煮取一升二合,儿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期岁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黄。

  连翘丸
  治小儿无故寒热,强健如故,而身体颈项结核瘰 ,及心胁腹背里有坚核不痛,名为结风气肿方。

  连翘 桑白皮 白头翁 牡丹 防风 黄柏 桂心 香豉 独活 秦艽(各一两) 海藻(半两)

  上十一味为末,蜜丸如小豆,三岁儿饮服五丸,加至十丸,五岁以上者以意加之。

  治丹毒大赤肿,身壮热,百治不折方∶

  寒水石(十六铢) 石膏(十三铢) 蓝青(十二铢,冬用干者) 犀角 柴胡 杏仁(各八铢) 知母(十铢) 甘草(五铢) 羚羊角(六铢) 芍药 黄芩(各七铢) 栀子(十一铢) 竹沥(一升) 生葛汁(四合澄清) 蜜(二斤)

  上十五味 咀,以水五升并竹沥煮,取三升三合,去滓,纳杏仁脂、葛汁蜜微火煎,取二升,一二岁儿服二合,大者量加之。

  麻黄汤
  治小儿丹肿及风毒风疹方。

  麻黄(一两半) 独活 射干 甘草 桂心 青木香 石膏 黄芩(各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为四服,日再。

  又方 治小儿恶毒丹及风疹方。

  麻黄 升麻 葛根(各一两) 射干 鸡舌香 甘草(各半两) 石膏(半合)

  上七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三服,日三。

  拓汤
  治小儿数十种丹方。

  大黄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芷 独活 黄芩 芍药 升麻 沉香 青木香 木兰皮(各一两) 芒硝(三两)

  上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纳芒硝,以绵 汤中,适寒温拓之,干则易之,取瘥止。

  治小儿溺灶丹,初从两股及脐间起,走入阴头,皆赤方∶

  桑根皮切一斗,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洗浴之。

  治小儿丹毒方∶

  捣慎火草,绞取汁涂之,良。其丹毒方具在别卷(第二十二卷)。

  治小儿赤游肿,若遍身,入心腹,即能杀人方∶

  捣伏龙肝为末,以鸡子白和敷,干易之。

  又方 白豆末水和敷之,勿令干。

  治小儿半身皆红赤,渐渐长引者方∶

  牛膝 甘草上二味 咀,合得五升,以水八升,煮三沸,去滓,和伏龙肝末敷之。

  治小儿身赤肿起者方∶

  熬米粉令黑,以唾和敷之。

  又方 伏龙肝 乱发灰上二味为末,以膏和敷之。

  治小儿猝腹皮青黑方∶

  以酒和胡粉敷上,若不急治,须臾便死。

  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

  五香枳实汤
  治小儿着风热, 坚如麻豆粒,疮痒搔之,皮剥汁出,或遍身头面,常?

  青木香(九铢) 麝香(六铢) 鸡舌香 熏陆香 沉香 防风 秦艽 漏芦(各半两)升麻 黄芩 白蔹 麻黄(各一两) 枳实(一两半) 大黄(一两十八铢)

  上十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儿五六岁者一服四五合,七八岁者一服六合,十岁至十四五者加大黄半两,足水为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小儿火灼疮,一身尽有如麻豆,或有脓汁,乍痛乍痒方∶

  甘草 白芍 白蔹 黄芩 黄连 黄柏 苦参(各半两)

  上七味为末,以蜜和敷之,日二夜一,亦可作汤洗之。

  治小儿上下遍身生疮方∶

  芍药 川连 黄芩(各三两) 苦参(八两) 大黄(二两) 蛇床子(一升) 黄柏(五两)菝(一斤)

  上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儿洗浴。

  治小儿疮初起, 浆似火,疮名 疮,亦名烂疮方∶

  桃仁熟捣,以面脂和敷之,亦治遍身赤肿起。

  又方 马骨烧灰敷之。

  水银膏
  治小儿热疮方。

  水银 胡粉 松脂(各三两)

  上三味以猪脂四升煎松脂,水气尽,下二物搅令匀不见水银以敷之。

  苦参汤
  浴小儿身上下百疮不瘥方。

  苦参(八两) 地榆 川连 王不留行 独活 艾叶(各五两) 竹叶(二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

  治三日小儿头面疮起,身体大热方∶

  升麻 柴胡 石膏(各六铢) 甘草 当归(各十二铢) 大黄 黄芩(各十八铢)

  上七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服,日三夜一,量儿大小用之。

  治小儿头面身体悉生疮方∶

  榆白皮随多少曝令燥,下筛,醋和涂绵以敷疮上,虫自出,亦可以猪脂和涂之。

  枳实丸
  治小儿病风瘙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 如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干枯,毛发细黄,及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此则少时热盛极,体当风,风热相搏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风疾方。

  枳实(一两半) 菊花 蛇床子 防风 刺蒺藜 白薇 浮萍(各一两) 天雄 麻黄 漏芦(各半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大豆许。五岁儿饮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五岁以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治小儿风瘙瘾疹方∶蒴 防风 羊桃 石南 秦椒 升麻 苦参 茵芋 芫花(一云茺蔚) 刺蒺藜 蛇床子 枳实 矾石(各一两)

  上十三味 咀,以浆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纳矾令小沸,浴之。

  又方 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漏疮多年不瘥,捣末敷之,亦主骨疽癫疾瘰 绝妙。

  泽兰汤
  主丹及瘾疹入腹杀人方。

  泽兰 川芎 附子 茵芋 本 莽草 细辛(各十二铢)

  上七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先与此汤,然后作余治。

  论曰∶小儿头生小疮,浸淫疽痒,黄膏出不生痂,连年不瘥者,亦名妒头疮,以赤龙皮汤及天麻汤洗之,内服漏芦汤,外宜敷飞乌膏散,及黄连胡粉、水银膏散,(方具见别卷。

  藜芦膏
  治小儿一切头疮,久即疽痒不生痂方。

  藜芦 黄连 雄黄 黄芩 松脂(各二两) 矾石(五两) 猪脂(半斤)

  上七味为末,煎令调和,先以赤龙皮天麻汤洗讫敷之。(赤龙皮即槲皮。)

  治小儿头疮,经年不瘥方∶

  松脂 苦参 黄连(各一两半) 大黄 胡粉(各一两) 黄芩 水银(各一两六铢) 矾石(半两) 蛇床子(十八铢)

  上九味为末,以腊月猪脂和研,水银不见敷之。

  又方 取屋尘末和油瓶下滓,以皂荚汤洗敷之。

  又方 发中生疮顶白者,皆以熊白敷之。

  小儿头疮方∶

  胡粉(一两) 川连(二两)

  上二味为末,洗疮去痂拭干敷之即瘥,更发如前敷之。

  又方 胡粉 连翘(各一两) 水银(半两)

  上三味,以水煎连翘,纳胡粉、水银和调敷之。

  又方 白松脂 胡粉(各二两) 水银(一两) 猪脂(四两)

  上四味合煎,去滓,纳水银粉调敷之,大人患同。

  苦参汤
  治小儿头疮方。

  苦参 黄芩 川连 黄柏 甘草 大黄 川芎(各一两) 蒺藜子(三合)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渍布拓疮上,日数过。

  治小儿秃头疮方∶

  取雄鸡屎陈酱汁、苦酒和,以洗疮了敷之。

  又方 芫花腊月猪油和如泥,洗去痂敷之,日一度(《千金翼》治白秃)。

  治小儿头秃疮方∶

  葶苈子细末,先洗敷之。

  又方 不中水芜青叶烧灰,和猪脂敷之。

  治小儿头秃疮,无发苦痒方∶

  野葛(末) 猪脂 羊脂(各一两)

  上三味合煎,令消待冷以敷之,不过三上。

  治少小头不生发,一物楸叶方∶

  楸叶捣取汁敷头上,立生。

  治小儿头不生发方∶

  烧鲫鱼灰末以酱汁和敷之。

  治小儿 疮方∶

  冢中锻石浓敷之,良。

  又方 烧桑根灰敷之,并烧乌羊角作灰,相和敷之。

  治小儿 疽方∶

  丹砂 大黄(各三十铢) 雄黄 漆头 茹 雌黄(各二十四铢) 矾石 莽草(各十八铢) 川连(三十六铢)

  上八味 咀,以猪脂一升三合,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下诸石末搅凝敷之。

  治小儿恶疮方∶

  熬豉令黄为末,敷疮上,不过三敷愈。

  治小儿疽极,月初即生,常有黄水出方∶

  以醋和油煎令如粥,及热敷之,二日易,欲重敷,则以皂荚汤洗疮,仍敷之。

  治小儿月蚀疮,随月生死方∶

  以胡粉和酥敷之,五日瘥。

  治月蚀九窍皆有疮者方∶

  烧蚯蚓屎末,和猪膏敷之。

  治小儿浸淫疮方∶

  灶中黄土 发灰上二味各等分为末,以猪脂和敷之。

  治小儿黄烂疮方∶

  四交道中土 灶下土上二味各等分为末敷之。亦治夜啼。

  又方 烧艾灰敷之。

  又方 烧牛屎敷之,亦可灭瘢。

  治小儿疥方∶

  烧竹叶为灰,鸡子白和敷之,日三,亦治KT 疮。

  又方 烧乱发灰和腊月猪脂敷之。

  又方 以臭酥和胡粉敷之。

  治小儿头面疮疥方∶

  麻子五升为末,以水和绞取汁,与蜜和敷之。若有白犬胆敷之,大佳。

  治小儿湿癣方∶

  枸杞根捣末,和腊月猪脂敷之。

  又方 桃青皮捣末,和醋敷之,日二。

  又方 煎马尿洗之。

  又方 烧狗屎灰和猪脂涂之。

  又方 揩破以牛鼻上津敷之。

  治小儿身上生赤疵方∶

  取马尿洗,日四五度。

  治小儿身上有赤黑疵方∶

  取狗热屎敷之,皮自卷落。

  治小儿疣目方∶

  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汁黄脓敷之,莫近水三日,即脓溃根动脱落。

图片名称

相关作品

  • 黄帝内经

    作品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 本草纲目

    作品简介:《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

  • 伤寒论

    作品简介:《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

  • 神农本草经

    作品简介:《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

  • 难经

    作品简介:《难经》原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是传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所撰的中医古典理论书籍,又名《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共有八十一难,分别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是对《内经》相关内容的补充与阐发。 [9]《难经》既是对《...

  • 金匮要略

    作品简介:《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

  • 奇经八脉考

    作品简介: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颇多研究,李时珍因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作品简介:《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 濒湖脉学

    作品简介:《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濒湖脉学》...

  • 针灸大全

    作品简介: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黄元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医学理论,被誉为“黄...

  • 洗冤集录

    作品简介:《洗冤集录》,法医著作,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全书由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53项内容所组成;并对犯罪、犯罪侦察、保辜等有关断案、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亦详加论述。本书内容丰...

  • 食疗本草

    作品简介:《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作品简介:《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该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当时虽是为皇帝延年益寿所编的专著,但对人民百姓也起了很大作用。《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

  • 肘后备急方

    作品简介:《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

  • 扁鹊心书

    ˃作品简介:《扁鹊心书》是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综合性医书。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扁鹊心书》是宋代医家窦材晚年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集其师授之法所作。全书共三卷,上卷论理,有“当明经络、须识扶阳、大病宜灸、禁戒寒凉、要知缓急”等十三篇,强调寒...

  • 温病条辨

    作品简介:《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

  • 医学源流论

    作品简介:《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椿编撰的医学论文集。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医学源流论》颇多先进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