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图片名称

妇人方中·杂治第十七

本章节4242字2025-04-14 21:18:55

  (方五十九首,灸法九首)

  破积乌头丸
  治妇人心腹积聚,气闷胀,疝瘕,内伤瘀血,产乳余疾及诸不足。劳气食气,胃满吐逆,其病头重结痛,小便赤黄,大下气方。

  乌头 黄芩 巴豆(各半两) 半夏(三两) 大黄(八两) 戎盐(一两半) 虫 桂心 苦参(各十八铢) 人参 硝石(各一两)

  上十一味为末,以白蜜、青牛胆拌和,捣三万杵,丸如梧子,隔宿勿食,酒服五丸,安卧须臾当下。黄者,小腹积也;青者,疝也;白者,内风也;如水者,留饮也;青如粥汁,膈上邪气也;血如腐肉者,伤也;赤如血者,产乳余疾也;如虫刺者,蛊也。既下必渴,渴饮粥汤,饥食酥糜,三日后当温食,食必肥浓,三十日平复。

  竹茹汤
  治妇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方。

  竹茹(二升) 人参 芍药 桔梗 芎 当归 甘草 桂心(各一两) 干地黄(四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妇人自少患风,头眩眼疼方∶

  石南(一方用石苇) 细辛 天雄 茵芋(各二两) 薯蓣 防风 贯众 独活 蘼芜(各四两) 干姜 山茱萸(各三两)

  上十一味 咀,以酒三斗渍五日,初饮二合,日三服,后稍稍加之。

  治妇人经服硫黄丸,忽患头痛项冷,冷歇又心胸烦热,眉骨眼 痒痛,或有时生疮,喉中干燥,四体痛痒方∶

  栝蒌根 麦门冬 龙胆(各三两) 大黄(二两) 杏仁(二升) 土瓜根(八两)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服,后渐加之。

  治妇人患癖,按时如有三五个而作水声,殊不得寝食,常心闷方∶

  牵牛子三升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一服。三十服后,可服好硫黄一两。

  治妇人忽与鬼交通方∶

  松脂(二两) 雄黄(一两,末)

  上二味先烊松脂,乃纳雄黄末,以虎爪搅令相得,药成取如鸡子中黄,夜卧以着熏笼中烧,令病患取自升其上,以被自覆,惟出头,勿令过热,及令气得泄也。

  浓朴汤
  治妇人下焦劳冷,膀胱肾气损弱,白汁与小便俱出方。

  浓朴如手大,长四寸,以酒五升,煮两沸,去滓,取桂一尺为末,纳汁中调和,一宿勿食,旦顿服之。

  温经汤
  治妇人小腹痛方。

  茯苓(六两) 土瓜根 芍药(各三两) 薏苡仁(半升)

  上四味 咀,以酒三升渍一宿,旦加水七升,煎取二升,分再服。

  半夏浓朴汤
  治妇人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方。

  半夏(一升)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不瘥频服。一方无苏叶、生姜治妇人气方∶

  平旦服乌牛尿,日一止。

  昆布丸
  治妇人胸中伏气方。

  昆布 海藻 芍药 桂心 白石英 款冬花 桑白皮 人参(各二两) 柏子仁 茯苓 钟乳(各二两半) 紫菀 甘草(各一两) 干姜(一两六铢) 吴茱萸 五味子 细辛(各一两半) 杏仁(一百枚) 橘皮 苏子(各五合)

  上二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

  治妇人无故忧恚,胸中迫塞,气不下方∶

  芍药 滑石 黄连 石膏 山茱萸 前胡(各一两六铢) 大黄 细辛 麦门冬 生姜(各一两) 半夏(十八铢) 桂心(半两)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

  治妇人断产方∶

  蚕子故纸方一尺,烧为末,酒服之,终身不产。

  治劳损产后无子,阴中冷溢出,子门闭,积年不瘥,身体寒冷方∶

  防风(一两半) 桔梗(三十铢) 人参(一两) 菖蒲 半夏 丹参 浓朴 干姜 紫菀 杜蘅(各十八铢) 秦艽 白蔹 牛膝 沙参(各半两)

  上十四味为末,白蜜和丸如小豆,食后服十五丸,日三服。不知加至二十丸。有娠止,夫不在勿服之,服药后七日方合阴阳。

  五加酒
  治产后癖瘦,玉门冷方。

  五加皮(二升) 蛇床子(一升) 杜仲(一斤) 乳床(半斤,即孔公孽) 干地黄(二两)枸杞子(二升) 丹参(二两) 干姜(三两) 天门冬(四两)

  上九味 咀,以绢袋子盛,酒三斗,渍三宿,一服五合,日再,稍加至十合佳。

  治子门闭,血聚腹中生肉 ,脏寒所致方∶

  干漆(半斤) 生地黄汁(三升) 生牛膝汁(一斤)

  上三味,先捣漆为散,纳汁中搅,微火煎为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再,觉腹中痛,食后服之。

  治产后劳玉门开而不闭方∶

  硫黄(四两) 吴茱萸(一两半) 菟丝子(一两六铢) 蛇床子(一两)

  上四味为散,以水一升煎二方寸匕,洗玉门,日再洗。

  治产后阴道开而不闭方∶

  锻石一斗熬,令烧草,以水二斗投之,适寒温,入汁中,坐渍之,须臾复易,坐如常法,甚效。

  黄芩散
  治妇人阴脱方。

  黄芩 皮 当归(各半两) 芍药(一两) 牡蛎 竹皮(各二两半) 狐茎(一具,《千金翼》用松皮)

  上七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禁举重、房劳,冷食。

  硫黄散
  治同前。

  硫黄 乌贼骨(各半两) 五味子(三铢)

  上三味治下筛,以粉其上良,日再三粉之。

  当归散
  治同前。

  当归 黄芩(各二两) 皮(半两) 牡蛎(二两半) 芍药(一两六铢)

  上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禁举重良。

  治产后阴下脱方∶

  蛇床子一升,布裹炙熨之。亦治产后阴中痛。

  又方 烧人屎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烧弊帚头为灰,酒服方寸匕。

  又方 鳖头五枚烧末,以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皂荚(半两) 半夏 大黄 细辛(各十八铢) 蛇床子(三十铢)

  上五味治下筛,用薄绢囊盛,大如指,纳阴中,日二易,即瘥。

  又方 吴茱萸 蜀椒(各一升) 戎盐(如鸡子大)

  上三味皆熬,令变色,为末,以绵裹如半鸡子大,纳阴中,日一易,二十日瘥。

  治阴下挺出方∶

  蜀椒(《广济方》不用) 乌头 白芨(各半两)

  上三味为末,以方寸匕绵裹,纳阴中入三寸,腹中热易之,日一度,明旦乃复着,七日愈。

  治妇人阴脱若脱肛方∶

  羊脂,煎讫,适冷暖以涂上,以铁精敷脂上,多少令调,以火炙布令暖,熨肛上,渐推纳之,然后末磁石,酒服方寸匕,日三。

  当归洗汤
  治产后脏中风冷阴肿痛方。

  当归 独活 白芷 地榆(各三两) 败酱(《千金翼》不用) 矾石(各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适冷暖,稍稍洗阴,日三。

  又方 熟捣桃仁敷之良,日三度。

  阴疮膏
  治男女阴疮膏方。

  米粉(一酒杯) 芍药 黄芩 牡蛎 附子 白芷(各十八铢)

  上六味 咀,以不中水猪膏一斤,微火上煎,三上三下,候白芷黄膏成,绞去滓,纳粉和令相得,敷疮上,并治口疮。

  治阴中痛生疮方∶

  羊脂(一斤) 杏仁(一斤) 当归 白芷 川芎(各一两)

  上五味为末,以羊脂和诸药纳钵中,置甑内蒸之,三升米顷药成,取如大豆许,绵裹纳阴中,日一。

  治男女阴中疮湿痒方∶

  黄连 栀子 甘草 黄柏(各一两) 蛇床子(二两)

  上五味治下筛,为细末,以粉疮上,无汁以猪脂和涂之。深者,用绵裹纳疮中,日二。

  治阴疮方∶

  芜荑 芎 黄芩 甘草 矾石 雄黄 附子 白芷 黄连(各六铢)

  上九味 咀,以猪膏四两,合煎敷之。治阴中痒,如虫行状方∶

  矾石(十八铢) 川芎(一两) 丹砂(少许)

  上三味治下筛,以绵裹药着阴中,虫自死。

  治阴中痒入骨困方∶

  大黄 黄芩 黄 (各一两) 芍药(半两) 元参 丹参(各十八铢) 吴茱萸(三十铢)上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野狼牙两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洗,日五六度。

  治男女阴蚀略尽方∶

  蛤蟆 兔屎上二味等分为末,取敷疮上。

  又方 蛇床子(一方用芎 ) 当归 芍药 甘草(各一两) 地榆(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洗,日三夜二。

  又方 蒲黄(一升) 水银(一两)

  上二味研,以粉其上。

  又方 肥猪肉十斤,以水煮,取熟去肉,盆中浸之,冷易,不过三两度。亦治阴中痒有虫。

  治女人交接辄血出方∶

  桂心 伏龙肝(各二两)

  上二味为末,酒服方寸匕,立止。

  治童女交接,阳道违理及为他物所伤,血出流离不止方∶

  取釜底墨少许研胡麻以敷之。

  又方 烧茧絮灰敷之。

  又方 烧青布并发灰敷之,立愈。

  治合阴阳辄痛,不可忍方∶

  黄连(一两半) 牛膝 甘草(各一两)

  上三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洗,日四度。

  治妇人伤于丈夫,四体沉重,嘘吸头痛方∶

  香豉 葱白(各一升) 生地黄(八两) 生姜(四两) 甘草(二两) 芍药(五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慎房事。(《集验方》无生姜、甘草)

  白玉汤
  治妇人阴阳过度,玉门疼痛,小便不通方。

  白玉(一两半) 白术 当归(各五两) 泽泻 苁蓉(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酒一斗,煎玉五十沸,去玉纳药,煎取二升,分再服,相去一炊顷。

  治动胎见血,腰痛小腹疼,月水不通,阴中肿痛方∶

  蒲黄 当归(切,各二两) 葱白(一斤,切) 吴茱萸 阿胶(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

  治妊娠为夫所动,欲死,单行竹沥汁方∶

  取淡竹,断两头节,火烧中央,器盛两头,得汁饮之,立效。

  桑根白皮汤
  治伤于丈夫,苦头痛,欲呕,心闷方。

  桑根白皮(半两) 干姜(二两) 桂心(五寸) 大枣(二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适衣无令汗出。

  治嫁痛单行方∶

  大黄十八铢,取好酒一升,煮三沸,顿服之佳。

  治小户嫁痛连日方∶

  甘草(三两) 芍药(半两) 生姜(十八铢) 桂心(六铢)

  上四味 咀,以酒二升,煮三沸,去滓,尽服神效。

  又方 牛膝五两,以好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

  治小户嫁痛方∶乌贼鱼骨烧为屑,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阴宽大令窄小方∶

  兔屎 干漆(各半两) 鼠头骨(二枚) 雌鸡肝(二枚,阴干百日)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小豆,月初七日,合时着一丸阴头,令徐徐纳之,三日知,十日小,五十日如十五岁童女。(一本无干漆,有矾石。)

  治阴冷令热方∶

  纳食茱萸于牛胆中,令满。阴干百日,每取二七枚,绵裹之,齿嚼令碎,纳阴中,良久热如火。

  灸法
  月水不利,奔豚上下并无子,灸四满三十壮,穴在丹田两边,相去各开寸半。丹田在脐下二寸是也。

  妇人胞落颓,灸脐中三百壮。

  又灸身交五十壮,三报,在脐下横纹中。

  又灸背脊当脐五十壮。

  又灸玉泉五十壮,三报。

  又灸龙门二十壮,三报,在玉泉下,女人入阴内外之际。此穴卑今废不针灸。

  妇人胞下垂注,阴下脱,灸挟玉泉三寸,随年壮,三报。

  妇人阴冷肿痛,灸归来三十壮,三报,挟玉泉五寸是其穴。

  妇人欲断产,灸右踝上一寸,二壮即断。

图片名称

相关作品

  • 黄帝内经

    作品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 本草纲目

    作品简介:《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

  • 伤寒论

    作品简介:《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

  • 神农本草经

    作品简介:《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

  • 难经

    作品简介:《难经》原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是传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所撰的中医古典理论书籍,又名《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共有八十一难,分别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是对《内经》相关内容的补充与阐发。 [9]《难经》既是对《...

  • 金匮要略

    作品简介:《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

  • 奇经八脉考

    作品简介: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颇多研究,李时珍因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作品简介:《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 濒湖脉学

    作品简介:《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濒湖脉学》...

  • 针灸大全

    作品简介: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黄元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医学理论,被誉为“黄...

  • 洗冤集录

    作品简介:《洗冤集录》,法医著作,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全书由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53项内容所组成;并对犯罪、犯罪侦察、保辜等有关断案、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亦详加论述。本书内容丰...

  • 食疗本草

    作品简介:《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作品简介:《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该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当时虽是为皇帝延年益寿所编的专著,但对人民百姓也起了很大作用。《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

  • 肘后备急方

    作品简介:《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

  • 扁鹊心书

    ˃作品简介:《扁鹊心书》是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综合性医书。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扁鹊心书》是宋代医家窦材晚年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集其师授之法所作。全书共三卷,上卷论理,有“当明经络、须识扶阳、大病宜灸、禁戒寒凉、要知缓急”等十三篇,强调寒...

  • 温病条辨

    作品简介:《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

  • 医学源流论

    作品简介:《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椿编撰的医学论文集。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医学源流论》颇多先进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