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图片名称

卷二十一 草部·苍术

本章节2518字2025-04-14 20:52:05

释名
亦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面黄食少。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喜吃生米(不思熟食,爱嚼生米,憔悴萎黄,终于不起)。用苍术在淘米水中浸一夜,取出焙干,锉碎成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一天服三次,米汤送下。半月左右可愈。
腹中虚冷,不能饮食,食亦不化。用苍术二斤、曲一斤,共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如怕冷,加干姜三两;腹痛,加当归三两;衰弱,加甘草二两。
脾湿水泻(困弱无力,水谷不化,腹痛甚剧)。用苍术二两、白芍药一两、黄芩半两、淡桂二钱,混合后,每取一两煎服。如脉弦,头微痛,则减去芍药,加防水二两。
暑天暴泻。用神曲(炒)、苍术(淘米水中浸一夜,焙干),等为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曲术丸”。
久痢。用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此方称“椒术丸”。恶痢久者,加桂。
脾湿下血。用苍术二两、地榆一两、分作两份,每份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前湿服。
青盲、雀目。用苍术四两,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细,每服三钱。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临眼前,食肝饮汁。又方:用苍术二两,淘米水浸过,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钱。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两目昏涩。用苍术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贼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或酒送下。
风牙肿痛。把盐水浸过的苍术烧存性,研档擦牙。
脐虫怪病(腹硬如铁,脐中流水,如虫爬行,痒不可忍)。用苍术煎成浓汤洗浴。另以苍术末加麝香少许,水调匀服下。
附方 成药中以苍术为主的膏、丹、丸、散,计有:
苍术膏: 除风湿,健脾胃,被虚损。苍术新者去皮,切薄,在淘米水中浸两天,一天换水一次。然后再浸于井华水澡,三、五天取出,装入布袋,在一半原水里,把津汁揉出来。渣滓捣烂,再放入一半原水里揉至汁尽。将两次津汁合熬成膏。每一斤时厍蜜四两,再熬一次,每一斤里又加水澄白茯苓末半斤。搅匀收存。每服三匙,早晚各服一次,温酒送下。忌食酸物、雀、蛤、白菜、青鱼等。 又方:鲜苍术二十斤,水浸,去皮,晒干,切片。用淘米水浸一夜。取出放在一石水中慢火熬到半干,去渣,加入石膏叶三斤(刷去红衣)、楮实子一斤、川当归半斤、甘草四两(切过),一起煎至黄色。去渣再煎成稀粥状,和蜂蜜三斤熬成膏。每服三、五钱,空心服,好酒调下。
苍术丸: 清上实下,兼治内外障。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为四份,分别以酒、醋、淘糯米水、童便各泡三天,一天换液汁一次。三天后,取药洗净,捣烂,晒干,焙过。以黑芝麻同炒香,共研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八制苍丸: 疏风、顺气、养肾,亦治腰脚湿气痹痛。苍术一斤(洗刮净),分作四份,分别用酒、醋、淘米水、盐水各泡三天。取出晒干,又分为四份,分别用川椒、红茴香、补骨脂,黑牵牛各一两同炒香。最后取苍术研末,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五十岁后,加沉香末一两。
苍术散: 治风湿,常服壮筋骨、明目。苍术一斤(洗刮净),淘粟米水浸过,去皮。以半斤浸酒中,半斤浸便童便中,几天(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后取出。将药酒倒入事先用炭火煅赤而炭已移走的干净土坑中。接着把苍术放进酒里,用瓦器盖好,泥封一夜。取药为末。每服一钱,空苡服,温酒或盐汤送下。
六制苍术散: 治下元虚损,偏坠茎痛。苍术(洗刮净)六斤,分为六份。一斤用仓米淘水浸二日后再炒过;一斤用酒浸二日后再炒过;一斤用青盐半斤炒黄,去盐;一斤用小茴香四两炒黄,去茴;一斤用大茴香四两炒黄,去茴;一斤用桑椹子汁浸二日后再炒过。把这几种不同制法的苍术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固真丹: 燥湿养脾,助胃固真。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青盐一两炒,一份川椒一两炒,一份川楝子一两炒,一份小茴香、破故纸各一两炒。只取苍术研末,酒煮,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乾坤生意平补固真丹: 治元脏久虚,遣精白浊,妇女赤白带下、崩漏。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一份川椒一两炒,一份破故纸一两炒,一份茴香、食盐各一两炒,一份川楝肉一两炒。只取苍术为末,加白茯苓末二两、酒洗当归末二两,酒煮后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固元丹: 治元脏久虚,遗精白浊五淋,小肠膀胱疝气,妇女赤白带下、血崩、便血等症。以小便频数为有效。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一份小茴香、食盐各一两同炒,一份川椒、补骨脂各一两同炒,一份川乌头、川楝子肉各一两同炒,一份用醇醋、老酒各半斤同煮后焙干。把所有苍术集中起来,酒煮,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男以酒酒、女以醋汤用下。
少阳丹: 补益身体,增进健康。苍术浸淘米水中半天,去皮晒干,研细,取一斤。地骨皮温水洗净,去心晒干研细,也取一斤。熟桑椹二十斤,放在盆中揉烂,滤取液汁,和药末成糊,盛盘中日晒夜露,等干定后研末,炼蜜和丸,如赤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交感丹: 补虚损、固精气,乌须发。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分别用酒、醋、淘米水、盐汤各浸七天,晒干研细。另用川椒、红小茴香各四两炒过,研细。加陈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坎离丸: 滋阴降火,开胃进食,强筋骨,去湿热。苍术(冼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一份川椒一两炒,一份破故纸一两炒、一份五味子一两炒,一份川 一两炒。只取苍术研细。另用川 皮四斤,分作四份:一斤酥灸,一斤人乳汁灸,一斤童便灸,一斤淘米水灸,各灸十二次,研细。两种药末和匀,炼蜜调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早用酒、午用茶、晚用开水送下。
灵芝丸: 治脾肾气虚,添补精髓,通利耳目。苍术一斤,浸淘米水中,春夏浸五日,秋冬浸七日,每天换一次,期满取出,以竹刀刮皮、切片、晒干,在石臼中研细,加枣肉蒸烂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服,枣汤送下。

图片名称

相关作品

  • 黄帝内经

    作品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 千金方

    作品简介:《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千金要...

  • 伤寒论

    作品简介:《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

  • 神农本草经

    作品简介:《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

  • 难经

    作品简介:《难经》原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是传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所撰的中医古典理论书籍,又名《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共有八十一难,分别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是对《内经》相关内容的补充与阐发。 [9]《难经》既是对《...

  • 金匮要略

    作品简介:《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

  • 奇经八脉考

    作品简介: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颇多研究,李时珍因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作品简介:《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 濒湖脉学

    作品简介:《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濒湖脉学》...

  • 针灸大全

    作品简介: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黄元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医学理论,被誉为“黄...

  • 洗冤集录

    作品简介:《洗冤集录》,法医著作,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全书由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53项内容所组成;并对犯罪、犯罪侦察、保辜等有关断案、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亦详加论述。本书内容丰...

  • 食疗本草

    作品简介:《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作品简介:《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该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当时虽是为皇帝延年益寿所编的专著,但对人民百姓也起了很大作用。《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

  • 肘后备急方

    作品简介:《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

  • 扁鹊心书

    ˃作品简介:《扁鹊心书》是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综合性医书。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扁鹊心书》是宋代医家窦材晚年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集其师授之法所作。全书共三卷,上卷论理,有“当明经络、须识扶阳、大病宜灸、禁戒寒凉、要知缓急”等十三篇,强调寒...

  • 温病条辨

    作品简介:《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

  • 医学源流论

    作品简介:《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椿编撰的医学论文集。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医学源流论》颇多先进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