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图片名称

养性·道林养性第二

本章节3144字2025-04-14 21:22:32

  真人曰∶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 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唯无多无少者,得几于道矣。是知勿外缘者,真人初学之法也。若能如此者,可居瘟疫之中无忧疑矣。既屏外缘,会须守五神(肝、心、脾、肺、肾),从四正(言、行、坐、立)。言最不得浮思妄想,心念欲事,恶邪大起。故孔子曰∶思无邪。尝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仍于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上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名曰迎气。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小微吐之,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每欲食,送气入腹,每欲食气为主人也。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可用深赞,亦不可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勿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勿言行善不得善报,以自怨仇。居处勿令心有不足,若有不足,则自抑之。勿令得起,人知止足。天遗其禄,所至之处,勿得多求,多求则心自疲而志苦,若夫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平康之日,谓言常然,纵情恣欲,心所欲得,则便为之,不拘禁忌,欺罔幽明,无所不作,自言适性,不知过后一一皆为病本,及两手摸空,白汗流出,口唱皇天,无所逮及,皆以生平粗心不能自察,一致于此。但能少时内省身心,则自知见行之中皆长诸 ,将知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非由天。及一朝病发,和缓不救,方更诽谤医药无效,神仙无灵。故有智之人,爱惜性命者,当自思念,深生耻愧,戒勒身心,常修善事也。

  至于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净洁,无风雨暑湿为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增长过失,使人烦恼根深。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当令俭约为佳。然后行作鹅王步,语作含钟声,眠作狮子卧(右 胁着地,坐脚也),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问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胎息守五脏,气至骨成仙。又歌曰∶日食三个毒,不嚼而自消。锦绣为五脏,身着粪扫袍。

  修心既平,又须慎言语。凡言语诵读常想声在气海中(脐下也)。每日初入后,勿言语诵读,宁待平旦也。旦起当专言善事,不当先计较钱财。又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行不得语,若欲语须住脚乃语,行语则令人失气。冬至日,只可语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语。言有人来问,不可不答,自不可发言也,仍勿触冷开口大语为佳。

  言语既慎,仍节饮食。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当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则伤骨,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暴数为烦,侵触为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神气惊,夜梦飞扬。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菹菜,并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之物。勿饮浊酒、食面,使塞气孔。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须煮烂停冷食之,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热食讫,以冷酢浆漱口者,令人口气常臭,作 齿病。又诸热食咸物后,不得饮冷酢浆水,喜失声成尸咽。凡热食汗出,勿当风,发痉头痛,令人目涩多睡。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为快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触寒来者,寒未解食热,成刺风。人不得夜食,又云夜勿过醉饱。食勿精思。

  为劳苦事,有损余,虚损人,常须日在巳时食讫,则不须饮酒,终身无干呕。勿食父母本命所属肉,令人命不长。勿食自己本命所属肉,令人魂魄飞扬。勿食一切脑,大损人。茅屋漏水堕诸脯肉上,食之成瘕病。暴肉作脯不肯干者。食之害人。祭神肉无故自动,食之害人。

  饮食上蜂行住,食之必有毒,害人。腹内有宿病勿食鲮鲤鱼肉,害人。湿食及酒浆临上看视不见人物影者,勿食之,成卒注。若已食腹胀者,急以药下之。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脏壅气,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又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勿令至醉,即终身百病不除。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醉不可以当风,向阳令人发狂,又不可当风卧,不可令人扇凉,皆得病也。醉不可露卧及卧黍穣中,发癞疮。醉不可强食,或发痈疽,或发喑,或生疮。醉饱不可以走车马及跳踯。醉不可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 咳嗽,大者伤绝脏脉损命。凡人饥欲坐小便,饱则立小便,慎之无病。又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忍大便不出,成气痔。小便勿努,令两足及膝冷。大便不用呼气及强努,令人腰痛目涩,宜任之佳。凡遇山水坞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病。又深阴地冷水不可饮,必作 疟。

  饮食以调,时慎脱着。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脱着既时,须调寝处。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睡,勿歌咏,不祥起。上床坐先脱左足,卧勿当舍脊下。卧讫勿留烛灯,令人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夜卧当耳勿有孔,吹入即耳聋。夏不用露面卧,令人面皮浓,善成癣,或作面风。冬夜勿覆头,得长寿。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足冷勿顺墙卧,风吹入人,发癫及体重。人卧勿KT床悬脚,闭口,口开即失气,且邪恶从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按孔子不尸卧,故曰∶睡不厌蹙,觉不厌舒。凡人舒睡,则有鬼痛魔邪。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人卧近前急唤。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 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

  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

  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无燃烛行房。

  暮凡气冬至起于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阳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项,四月至顶。纯阳用事,阴亦仿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阴阳纯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于北壁下浓铺草而卧,云受元气。每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不欲泄于上。春冻未泮,衣欲下浓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养阴收阳,祸至灭门。故云∶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又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晏起,皆益人。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即须调气息,使寒热平和,则免患也。每当腊日,勿歌舞,犯者必凶。

图片名称

相关作品

  • 黄帝内经

    作品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 本草纲目

    作品简介:《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

  • 伤寒论

    作品简介:《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

  • 神农本草经

    作品简介:《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

  • 难经

    作品简介:《难经》原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是传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所撰的中医古典理论书籍,又名《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共有八十一难,分别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是对《内经》相关内容的补充与阐发。 [9]《难经》既是对《...

  • 金匮要略

    作品简介:《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

  • 奇经八脉考

    作品简介: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颇多研究,李时珍因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作品简介:《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 濒湖脉学

    作品简介:《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濒湖脉学》...

  • 针灸大全

    作品简介: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黄元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医学理论,被誉为“黄...

  • 洗冤集录

    作品简介:《洗冤集录》,法医著作,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全书由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53项内容所组成;并对犯罪、犯罪侦察、保辜等有关断案、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亦详加论述。本书内容丰...

  • 食疗本草

    作品简介:《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作品简介:《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该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当时虽是为皇帝延年益寿所编的专著,但对人民百姓也起了很大作用。《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

  • 肘后备急方

    作品简介:《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

  • 扁鹊心书

    ˃作品简介:《扁鹊心书》是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综合性医书。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扁鹊心书》是宋代医家窦材晚年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集其师授之法所作。全书共三卷,上卷论理,有“当明经络、须识扶阳、大病宜灸、禁戒寒凉、要知缓急”等十三篇,强调寒...

  • 温病条辨

    作品简介:《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

  • 医学源流论

    作品简介:《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椿编撰的医学论文集。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医学源流论》颇多先进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