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图片名称

备急方·蛇虫等毒第二

本章节5515字2025-04-14 21:22:21

  (论六首 方一百二十七首 灸法二首)

  治因热逐凉睡熟,有蛇入口中挽不出方∶

  以刀破蛇尾,纳生椒二三枚,裹着,须臾即出。(《肘后方》云∶艾灸蛇尾即出。若无火,以刀周匝割蛇尾,截令皮断,乃将皮倒脱即出。)

  治蛇入口中,并七孔中者∶

  割母猪尾、头沥血,着口中即出。

  又方 以患人手中指等截三岁大猪尾,以器盛血,傍蛇泻血口中,拔出之。

  治卒为蛇绕不解方∶

  以热汤淋之,无汤令人尿之。

  治蛇蝎螫方∶

  服小蒜汁,滓敷上。(《肘后方》云∶治蝮蛇螫。)

  又方 熟捣葵取汁服之。

  治蛇啮方∶

  人屎浓涂,帛裹即消。

  治蛇毒方∶

  消蜡注疮上,不瘥更消注之。

  又方 以母猪耳中垢敷之。(《肘后方》云∶牛耳中垢亦可敷之。)

  治蝮蛇毒方∶

  以射罔涂肿上,血出即愈。

  又方 生麻、楮叶合捣,以水绞去滓渍之。

  又方 令妇人尿疮上。

  又方 末姜敷之,干即易。

  又方 鸡屎二七枚烧作灰,投酒中服之。

  又方 以面围上,令童男尿着中,烧铁令赤,投中,冷复烧着,二三度瘥。

  又方 雄黄为末敷之,日一易。

  又方 盐四两,水一斗,煮十沸,沸定以汤浸,冷易之。

  又方 紫苋捣取汁,饮一升,以滓封疮上,以少水灌之。

  又方 梳中垢如指大长一寸,尿和敷之。

  又方 取合口椒同葫荽苗等分捣敷,无不瘥。

  又方 用铜青敷疮上。

  又方 捣大蒜和胡粉敷之。

  又方 嚼大豆叶涂之良。

  又方 猪脂和鹿角灰涂之。

  又方 炙梳汗出熨之。

  治诸蛇毒方∶

  雄黄 干姜(各等分)

  上二味,为末,和射罔着竹筒中带行,有急用之。

  入山草辟众蛇方∶

  雄黄 干姜 麝香(各等分)

  上三味,捣为粗末,以小绛袋盛带之,男左女右,蛇毒涂疮。(《集验方》云∶如无麝香,以射罔和代之。《救急方》云∶以蜜和为膏,敷螫处良。)

  又方 常烧 羊角使烟出,蛇则去矣。

  治蛇螫人疮已愈,余毒在肉中淫淫痛痒方∶

  大蒜 小蒜(各一升)

  上二味,合捣,以热汤淋汁,灌疮大良。

  治蛇骨刺人毒痛方∶

  铁精如大豆许,纳管中,吹入疮中良。

  又方 烧死鼠为末敷之。

  治众蛇螫方∶

  灸上三七壮,无艾以火头称疮孔大小 之。

  治虎咬疮方∶

  浓煮葛根汁,洗十数遍,及捣为散,以葛根汁服方寸匕,日五,甚者夜二。

  又方 青布急卷为绳,只一物,烧一头燃,纳竹筒中,注疮口熏之妙。

  又方 煮铁令浓洗疮。

  又方 嚼生栗子涂之良。

  辟虎法∶

  凡入山烧水牛、 羊角,虎、野狼、蛇皆走。

  论曰∶凡见一切毒螫之物,必不得起恶心向之,亦不得杀之。若辄杀之,于后必遭螫毒,治亦难瘥,慎之慎之。

  治蝎毒方∶

  凡蝎有雌雄,雄者痛只在一处,雌者痛牵诸处。若是雄者,用井底泥涂之,温则易。雌者用当瓦屋沟下泥敷之。若值无雨,可用新汲水从屋上淋下取泥。

  又方 取齿中残饭敷之,又猪脂封之,又射罔封之,又 砂和水涂上立愈。

  治蝎螫方∶

  若着手足,以冷水渍之,水微暖即易之。着余处者,冷水渍,故布 之,少暖则易。

  又方 生乌头为末,唾和敷之。

  治蜂螫毒方∶

  取瓦子摩其上,唾二七遍,置瓦子故处。

  治蜂螫方∶

  猪脂 蜜(各半升) 蜡(二两)

  上三味,和煎如膏,候冷以涂之。

  又方 烧蜂房为末,猪膏和涂之。(《肘后方》云∶先煮蜂房洗之,又烧涂之。)

  又方 酥脂涂之立愈。

  又方 烧牛屎灰,以苦酒和涂之。

  又方 齿垢涂之。

  又方 醇醋沃地,取泥涂之。

  又方 嚼盐涂之。

  又方 以人尿新者洗之。

  又方 尿泥涂之。

  论曰∶凡蠼 虫尿人影着处,便令人病疮,其状身中忽有处 痛如芒刺,亦如刺虫所螫后,热,剧者连起竟腰胁胸。治之法,初得之磨犀角涂上,止其毒,治如火丹法,余以武德中六月得此疾,经五六日觉心闷不佳,以他法治不愈,又有人教画地作蠼 形,以刀子细细尽取蠼腹中土,就中以唾和成泥涂之,再涂即愈,方知天下万物相感,莫晓其由矣。

  治蠼 尿方∶

  羊髭烧灰,腊月猪脂和封之。

  又方 捣豉封之。

  又方 醋和胡粉涂之。

  治蠼 尿疮方∶

  烧鹿角为末,以苦酒和敷疮上,已有汁者,烧道旁弊蒲席敷之。

  又方 槐白皮半斤切,以苦酒二升渍半日,刮去疮处以洗,日五六遍,仍以赤小豆末以苦酒和敷之,燥复易。小儿以水和。

  又方 嚼大麦以敷之,日三。

  又方 燕窠中土,以猪脂和敷之。

  又方 熟嚼梨叶,以水和涂,燥复易之。

  又方 马鞭草熟捣烂以敷上,燥则易之。

  又方 取吴茱萸东行根下土,醋和涂之。

  治三种射工虫毒方∶

  论曰∶江南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一名蜮。其虫形如甲虫(《外台》云∶正黑,状如大飞生),无目,利耳,有一长角在口前如弩,以气为矢,因水势以射人,人闻其在水中铋铋作声,要须得水没其口,便以口中毒射人,此虫畏鹅,鹅能食之,其初见证有似伤寒,先恶寒噤 ,寒热筋急,亦似中尸,便口噤不能语,朝旦小苏,晡夕辄剧,寒热闷乱是其证也。

  如得三四日急治之,治稍迟七日死。射着人影者,不即作疮,但恶寒噤 。自非其地之人不知其证,便谓伤寒,每多误治,及成疮似蠼 尿,亦似瘭疽疮。射工中疮有三种,其一种疮正黑如 子,皮外围悉赤,或衣犯之如有芒刺痛。其一种作疮久久穿,或晡间寒热。其一种如火灼 起,似此者最急,数日杀人,中人头面,又急腰以上去人心近多死,腰以下稍缓,不治亦死

  治射工中人寒热,或发疮在一处,有异于常者方∶

  取鬼臼叶一把,渍苦酒中,熟捣

  又方 取生吴茱萸茎叶一握,断去前后取中,熟捣,以水二升,煮取七合,顿服。

  又方 取葫荽切贴疮,灸七壮。

  又方 取蜈蚣大者一枚,火炙治为末,苦酒和敷疮上。

  又方 取赤苋菜熟捣,绞取汁,每服一升,日四五服。

  又方 取白鸡屎白者三枚,汤和涂中毒处。

  又方 升麻(三两) 乌扇根 犀角(各二两)

  上三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相去如一炊顷,尽更作。

  治射工中人三种疮方∶

  升麻(三两) 乌扇根(三两)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适寒温尽服,滓敷疮上。

  治射工中人已有疮者方∶

  取芥子捣烂,苦酒和,浓涂疮上,半日痛便止。

  又方 取野狼牙叶,冬取根捣令熟,敷所中处,又饮四五合汁。

  五香散
  治江南毒瓦斯恶核,射工中人暴肿生疮方。

  甲香 犀角 鳖甲 升麻 熏陆香 丁香 沉香 乌 青木香 川连 黄芩 羚羊角 甘草 牡蛎(各四分) 吴茱萸(三分) 黄柏(六分)

  上十六味,治下筛,中射工毒及诸毒皆水服方寸匕,日二,并以水和少许洗之,仍以鸡子白和涂肿上,干则易。

  野葛膏
  治射工恶核,卒中恶毒方。

  野葛(一升) 巴豆 乌头 川椒(各半升) 茵芋 踯躅 附子 丹砂(各一两) 雄黄 大黄(各一两)

  上十味,治下筛,以不中水猪膏三斤,煎三上三下,去滓纳丹砂、雄黄末,搅至凝,似枣核大,摩痛上,勿近眼,凡合各膏,皆无令产妇、女人、小儿、鸡犬、六畜见之,唯宜清净。

  治沙虱毒方∶

  斑蝥二枚熬一枚,熬为末,服一大枚,又烧一枚烧令烟绝,为末着疮中。

  又方 大蒜十枚,合皮安热灰中炮,令热,去皮刀断蒜头,取热着毒处。

  又方 麝香 大蒜上二味,合捣,以羊脂和着小筒中带,欲用取敷疮上。

  又方 雄黄 朱砂 恒山(各等分)

  上三味,取五月五日日中时,令童子合之,取敷疮上。

  治石蛭方(山中阴湿草木上石蛭着人,则穿啮人肌肤,行人肉中,浸淫坟起如虫行道之?

  凡行山路草木中,常以腊月猪膏和盐涂脚胫及足趾间趺上,及着鞋袜,蛭不得着人也。

  已着者,灸断其道即愈。

  治水毒方∶

  论曰∶凡山水有毒虫,人涉水之时,中人似射工而无物,其初得之,恶寒,微头痛,目眶疼,心中烦懊,四肢振 ,腰背百节皆强,两膝痛,或翕翕而热,但欲眠睡,旦醒暮剧,手足逆冷至肘膝,二三日腹中生虫,蚀人下部,肛中生疮,不痛不痒,令人不觉。不急治,过六七日下部出脓溃,虫上食人五脏,热盛毒烦,下利不禁,八九日虽良医不能治矣。其毒有阴阳之异,觉得之,急早视其下部,若有疮正赤如截肉者,为阳毒最急,若疮如鲤鱼齿者,为阴毒犹小缓,要皆杀人,不过二十日也。欲知是中水与非者,当作五六升汤,以小蒜五升切,投汤中,消息,勿令大热,去滓以浴之。是水毒,身当发赤斑,无是者非也。

  解水毒饮子∶
  治人急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方。

  吴茱萸(一升) 生姜(切,一升半) 犀角 升麻 橘皮(各二两) 乌梅(十四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又方 浮萍草曝干为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 梅叶、桃叶捣,绞取汁三升许,或干以少水绞取汁饮之。小儿不能饮,以汁敷乳头与之。

  又方 捣苍耳汁,服一升,又以绵裹杖沾汁导下部,日三瘥。

  又方 捣蓼一把,以酒和,绞取汁一升饮之,不过三服瘥。(《外台》、《肘后》作梨叶)

  又方 捣盐一把,水解以涂浴面目身体令遍。

  又方 捣蛇莓根为末,以饮之,并导下部,生者用汁。凡夏月行,常多 此药屑入水,以方寸匕投水上流无所畏,又辟射工。凡洗浴以少许投水盆中,即无毒。

  治猫鬼野道病歌哭不自由方∶

  五月五日自死赤蛇烧作灰,以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腊月死猫头烧灰,水服一钱匕,日二。

  针灸方见别卷中。

  治猫鬼,眼见猫狸及耳杂有所闻方∶

  相思子 蓖麻子 巴豆(各一枚) 朱砂末(二铢) 蜡(四铢)

  上五味,合捣为丸,先取麻子许大含之,即以灰围患人,前头着一斗灰火,吐药火中沸,即画火上作十字,其猫鬼并皆除矣。

  治蜘蛛咬毒方人屎敷,又油淀敷,又炮姜贴之,又猢狲屎敷之。

  又方 麻油和胡粉如泥涂上,干则易之。

  治马啮人及踏人作疮毒肿热痛方∶

  马鞭稍(二寸长) 鼠屎(二七枚)

  上二味,合烧为末,以猪膏和涂之立愈。(《外台方》云∶治遂成疮烂,经久不愈者。《肘后方》云∶用马鞭皮烧末,猪膏和涂)。

  治马啮人阴卵脱出方∶

  推纳入,以桑皮细作线缝之,破乌鸡取肝,细锉以封之,且忍勿小便即愈。

  治犬马啮,及马骨刺伤人,及马血入旧疮中方∶

  取灰汁热渍疮,常令汁器有火,数易汁,勿令烂人肉,三数日渍之。有肿者,炙石熨之,日二消止。

  治马血入疮中方∶

  服人粪如鸡子大,复以粪敷疮上。

  又方 取妇人月水敷之神良。

  治剥死马,马骨伤人,毒攻欲死方∶

  即取马肠中屎涂之大良。

  治马汗马毛入人疮中,肿痛欲死方∶

  以水渍疮,数易水便愈。又以锻石敷之。

  又方 饮醇酒取醉即愈。

  又方 烧鸡毛翎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 以沸汤令得所浸洗之,即瘥。

  论曰∶凡春末夏初,犬多发狂,必预防之。防而不免者,莫出于灸,百日之中一日不阙者,方得免难。若初见疮瘥痛定,即言平复者,此最可畏,大祸即至,死在旦夕。凡狂犬咬人着讫,即令人狂,精神已别,何以得知?但看灸时,一度火下,即觉心中醒然惺惺了了。

  方知咬已即狂。此病至重,世皆轻之,不以为意,坐是死者,尝年有之。吾初学医,未以为业。有人遭此,将已见问吾,了不知报答,是以经吾手而死者不一,自此锐意学之,一解以来,治者皆愈,方知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故将来学人非只此法,余一方皆须沉思留心作意,殷勤学之,乃得通晓。莫以粗解一二种法,即谓知讫,极自误也。

  凡 犬咬人,七日辄应一发,三七日不发则脱也。要过百日乃得免耳。每到七日辄当捣韭汁饮一二升,又当终身禁食犬肉、蚕蛹,食此即发,死不可救矣。疮未愈之间,禁食生鱼及诸肥腻冷食,但于饭下蒸鱼,及肥器中食便发。不宜饮酒,能过一年乃佳。(《集验方》云∶若重发者,生食蟾蜍 绝良,亦可烧炙食之,不必令其人知,初得啮毒便为之,则于后不发也)。

  治 犬毒方∶

  头发 皮(各等分)

  上二味,烧灰水和饮一杯服之。口噤者,折齿纳药。

  又方 捣地榆,绞取汁涂疮,无生者可取干者,以水煮汁饮之,亦可末服,为方寸匕,日三,兼敷上,过百日止。

  又方 捣韭绞取汁,饮一升,日三,疮愈止,亦可治愈后复发者。

  又方 刮虎牙若骨,服方寸匕。(《短剧方》云∶刮野狼牙或虎骨末服,已发狂如 犬者服即愈)。

  又方 烧虎骨敷疮及熨。又微熬杏仁捣研,取汁服之良。又取灯盏残油灌疮口,皆禁酒、猪鱼肉、生菜。

  又方 用韭根一握,故梳二枚,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 桃东南枝白皮一握,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吐出犬子。

  又方 取 犬脑敷上后,不复发。

  又方 虾蟆灰以粥饮服之。

  又方 服莨菪子七枚,日一。

  又方 梅子末,以酒服之。

  又方 以豆酱清涂之,日三四。

  治狂犬啮人方∶

  蛇脯一枚,炙去头,捣末,服五分匕,日三。又烧末纳疮孔中。

  又方 捣莨菪根和盐敷,日三。

  又方 青布浸汁,服三升。

  又方 取驴尿一二升饮之。

  治凡犬啮人方∶

  熬杏仁半升令黑,研成膏敷之。

  又方 取灶中热灰以粉疮,帛裹系之。

  又方 鼠屎为末,腊猪膏和敷之。(《外台方》云∶鼠一枚,猪膏煎敷之。)

  又方 饮生姜汁一升。(《短剧方》云∶治狂犬咬)。韭汁亦佳。(《外台方》云∶亦治已瘥后复发者。)

  又方 水洗疮任血出,勿止之,水洗不住,取血自止,以绵裹之瘥。

  又方 以沸汤和灰壅疮上。

  又方 烧犬尾为末,敷疮,日三。

  又方 以头垢少少纳疮中。

  又方 火炙蜡以灌疮中。

  又方 以热牛屎涂之佳。

  又方 以苦酒和灰涂疮中。

  灸法
  凡 犬所啮未尽其恶血毒者,灸上一百壮,已后当日灸一壮,若不血出,刺出其血,百日灸乃止。禁饮酒及猪犬肉。

  治猪啮方∶

  松脂炼作饼上贴之。

  又方 以屋溜中泥涂。

图片名称

相关作品

  • 黄帝内经

    作品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 本草纲目

    作品简介:《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

  • 伤寒论

    作品简介:《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

  • 神农本草经

    作品简介:《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

  • 难经

    作品简介:《难经》原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是传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所撰的中医古典理论书籍,又名《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共有八十一难,分别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是对《内经》相关内容的补充与阐发。 [9]《难经》既是对《...

  • 金匮要略

    作品简介:《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

  • 奇经八脉考

    作品简介: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颇多研究,李时珍因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作品简介:《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 濒湖脉学

    作品简介:《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濒湖脉学》...

  • 针灸大全

    作品简介: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黄元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医学理论,被誉为“黄...

  • 洗冤集录

    作品简介:《洗冤集录》,法医著作,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全书由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53项内容所组成;并对犯罪、犯罪侦察、保辜等有关断案、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亦详加论述。本书内容丰...

  • 食疗本草

    作品简介:《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作品简介:《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该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当时虽是为皇帝延年益寿所编的专著,但对人民百姓也起了很大作用。《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

  • 肘后备急方

    作品简介:《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

  • 扁鹊心书

    ˃作品简介:《扁鹊心书》是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综合性医书。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扁鹊心书》是宋代医家窦材晚年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集其师授之法所作。全书共三卷,上卷论理,有“当明经络、须识扶阳、大病宜灸、禁戒寒凉、要知缓急”等十三篇,强调寒...

  • 温病条辨

    作品简介:《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

  • 医学源流论

    作品简介:《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椿编撰的医学论文集。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医学源流论》颇多先进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