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图片名称

上七窍病·面药第九

本章节6115字2025-04-14 21:19:22

  (方八十一首)

  五香散
  治 黑运赤气,令人白光润方。

  毕豆(四两) 黄 白茯苓 葳蕤 杜若 商陆 大豆黄卷(各二两) 白芷 当归 白附子 冬瓜仁 杜蘅 白僵蚕 辛夷仁 香附子 丁子香 蜀水花 旋复花 防风 木兰 芎 本 皂荚 白胶 杏仁 梅肉 酸浆 水萍 天门冬 白术 土瓜根(各三两) 猪胰

  上三十二味下筛,以洗面,二七日白,一年与众别。

  澡豆方
  
洗手面,令白净悦泽。

  白芷 白术 白藓皮 白蔹 白附子 白茯苓 羌活 葳蕤 栝蒌子 桃仁 杏仁 菟丝子 商陆 土瓜根 川芎(各一两) 猪胰(两具大者细切) 冬瓜仁(四合) 白豆面(一升) 面(三升,溲猪胰为饼,曝干捣筛)

  上十九味合捣,筛入面,猪胰拌匀更捣。每日常用,以浆水洗手面,甚良。

  澡豆洗手面方
  治面黑不净。

  白藓皮 白僵蚕 川芎 白芷 白附子 鹰屎白 甘松香 木香(各三两一本用 本)

  土瓜根(一两,一本用甜瓜子) 白梅肉(三七枚) 大枣(三十枚) 麝香(二两) 鸡子白(七枚) 猪胰(三具) 杏仁(三十枚) 白檀香 白术 丁子香(各三两,一本用细辛) 冬瓜仁(五合) 面(三升)

  上二十味,先以猪胰和面曝干,然后合诸药,捣末,又以白豆屑二升为散,旦用洗手面,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验(《千金翼》无白僵蚕、川芎、白附子、大枣,有桂心三两)。

  澡豆方
  洗面药。

  猪胰(五具细切) 毕豆面(一升) 皂荚(三挺) 栝蒌实(三两一方不用) 葳蕤 白茯苓 土瓜根(各五两)

  上七味捣筛,将猪胰拌和,更捣令匀,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净如素。

  洗面药方。

  白芷 白蔹 白术 桃仁 冬瓜仁 杏仁 葳蕤(各等分) 皂荚(倍多)

  上八味绢筛,洗手面时即用。

  洗面药,除 悦白方。

  猪胰(两具去脂) 豆面(四升) 细辛 白术(各一两) 防风 白蔹 白芷(各二两) 商?

  上十味和土瓜根一两,捣,绢罗,即取大猪蹄一具,煮令烂作汁,和散为饼,曝燥,更捣为?

  治手干燥少润腻方。

  大豆黄(五升) 苜蓿 零陵香子 赤小豆(各二升去皮) 丁香(五合) 麝香(一两) 冬瓜仁 茅香(各六合) 猪胰(五具细切)

  上九味细捣,罗,与猪胰相合和,曝干、捣,绢筛,洗手面。

  澡豆方。
  白芷 青木香 甘松香 藿香(各二两) 冬葵子(一本用冬瓜仁) 栝蒌仁(各四两)零陵香(二两) 毕豆面(三升大豆黄面亦得)

  上八味捣筛,用如常法。

  桃仁澡豆,主悦泽,去 方。

  桃仁 芜菁子(各一两) 白术(六合) 土瓜根(七合) 黑豆面(二升)

  上五味合和,捣筛,以醋浆水洗手面。

  澡豆主手干燥常少润腻方。

  猪胰(五具干之) 白茯苓 白芷 本(各四两) 甘松香 零陵香(各二两) 白? 商陆(?)?(五两) 大豆末(二升绢下) 蒴 灰(一两)

  上九味为末,调和讫,与猪胰相和,更捣令匀。欲用,稍稍取以洗手面,八九月则合冷处贮之,至三月已后勿用,神良。

  玉屑面膏方
  治面无光泽,皮肉皴黑,久用之,令人洁白光润。

  玉屑(细研) 川芎 土瓜根 葳蕤 桃仁 白附子 白芷 冬瓜仁 木兰 辛夷(各一两) 菟丝子 本 青木香 白僵蚕 当归 黄 藿香 细辛(各十八铢) 麝香 防风(各半两) 鹰屎白(一合) 猪胰(三具细切) 蜀水花(一合) 白犬脂 鹅脂 熊脂(各一升)

  上二十八味,先以水浸猪、鹅、犬、熊脂,数易水,浸令血脉尽,乃可用。 咀诸药,清酒一斗渍一宿,明旦生擘猪鹅等脂安药中,取铜铛于炭火上,微微煎,至暮时乃熟,以绵滤,置瓷器中,以敷面,仍以练系白芷片,看色黄,即膏成,其猪胰取浸药酒, 取汁,安铛中,玉屑、蜀水花、鹰屎白、麝香末之,膏成,安药中搅令匀。

  面脂
  主悦泽人面,耐老方。

  白芷 冬瓜仁(各三两) 葳蕤 细辛 防风(各一两半) 商陆 川芎(各三两) 当归 本 蘼芜 土瓜根(去皮) 桃仁(各一两) 木兰皮 辛夷 甘松香 麝香 白僵蚕 白附子 栀子花 零陵香(半两) 猪胰(三具切,水渍六日,欲用时,以酒 取汁渍药)

  上二十一味薄切,绵裹,以猪胰汁渍一宿,平旦以前,猪脂六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

  炼脂法
  凡合面脂,先须知炼脂法,以十二月买极肥大猪脂,水渍七八日,日一易水,煎,取清脂没水中。炼鹅、熊脂,皆如此法。

  玉屑面脂方
  玉屑 白附子 白茯苓 青木香 葳蕤 白术 白僵蚕 密陀僧 甘松香 乌头 商陆 石膏 黄 胡粉 芍药 本 防风 芒硝 白檀(各一两) 当归 土瓜根 桃仁 芎 白头翁 零陵香 细辛 知母(各半两) 猪脂(一升) 羊肾脂 (?

  上三十三味切,以酒、水各一升,合渍,一宿出之,用铜器微火煎,令水气尽,候白芷色黄,去滓,停一宿,旦以柳枝搅白,乃用之。

  又方令黑者皆白,老者皆少方。

  玉屑 寒水石 珊瑚 川芎 当归 土瓜根 菟丝 本 辛夷仁 细辛 葳蕤 商陆 白芷 防风 黄 白僵蚕 桃仁 木兰皮 藿香 前胡 蜀水花 桂心 冬瓜仁 半夏 白蔹 青木香 杏仁 蘼芜 芒硝 旋复花 杜蘅 麝香 白茯苓 秦椒 白头翁 石? 秦皮 杜若 蜀椒 芜菁子 升麻 黄芩 白薇 栀子花(各六铢) 栝蒌仁(一两) 熊脂 猪肪脂 (一升)

  上五十四味 咀,酒渍一宿,纳脂等合煎,三上三下,酒气尽,膏成,绞去滓,下麝香末一?

  面脂
  治面上皴黑,凡是面上之疾皆主之方。

  丁香 零陵香 桃仁 土瓜根 白蔹 防风 沉香 辛夷 栀子花 当归 麝香 本 商陆 芎 (各三两) 葳蕤(一本作白芨) 藿香(一本无) 白芷 甘松香(各二两半)菟丝子(三两) 白僵蚕 木兰皮(各二两半) 蜀水花 青木香(各二两) 冬瓜仁(四两)茯苓(三?

  上二十九味 咀,先以美酒五升, 猪胰六具,取汁,渍药一宿,于猪脂中极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白芷色黄,以绵一大两纳生布中,绞去滓,入麝香末,以白木篦搅之,至凝乃止,任性用之,良。

  面膏
  去风寒,令面光悦,却老去皱方。

  青木香 白附子 芎 白蜡 零陵香 香附子 白芷(各二两) 茯苓 甘松(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酒各半升,浸药经宿,煎三上三下,候水酒尽,膏成,去滓,敷面作妆,如有 皆落。

  猪蹄汤
  洗手面,令光润方。

  猪蹄(一具) 桑白皮 川芎 葳蕤(各三两) 白术(二两) 白茯苓(三两) 商陆(二两,一作当归) 白芷(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三斗煎猪蹄及药,取一斗,去滓,温一盏,洗手面,大佳。

  令人面白净悦泽方。

  白蔹 白附子 白术 白芷(各二两) 本(三两) 猪胰(三具,水渍去赤汁尽,研)

  上六味末之,先以芜菁子半升,酒水各半升,相和,煎数沸,研如泥,合诸药,纳酒水中。以瓷器贮,封三日,每夜敷面,旦以浆水洗之。

  猪蹄浆
  急面皮,去老皱,令人光净方。

  大猪蹄一具,净治如食法,以水二升,清浆水一升不渝,釜中煮成胶,以洗手面,又以此药和澡豆,夜涂面,旦用浆水洗面皮,即急。

  白面方
  牡蛎(三两) 土瓜根(一两)

  上二味末之,白蜜和之,涂面即白如玉。旦以温浆水洗之,慎风日。

  鹿角散
  令百岁老人面如少女,光泽洁白方。

  鹿角(长一握) 牛乳(三升) 川芎 细辛 天门冬 白芷 白附子 白术 白蔹(各三两) 杏仁(二七枚) 酥(三两)

  上十一味 咀,其鹿角先以水渍一百日,出与诸药纳牛乳中,缓火煎令汁尽,出角,以白练袋贮之,余药勿取。至夜取牛乳石上摩鹿角,取涂面,旦以浆洗之,无乳,小便研之亦得。

  令人面洁白悦泽,颜色红润方。

  猪胰(五具) 芜菁子(二两) 栝蒌子(五两) 桃仁(三两)

  上四味以酒和,熟捣,敷之,慎风日。

  又方 采三株桃花,阴干,末之,空心饮服方寸匕,日三,并细腰身。

  又方 以酒渍桃花服之,好颜色,治百病,三月三日收。

  桃花丸
  治面黑 ,令人洁白光悦方。

  桃花(二升) 桂心 乌喙 甘草(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白蜜为丸,服如大豆许十丸,日二。十日易形。(一方有白附子、甜瓜子、杏仁各一两,为七味。

  铅丹散
  治面黑,令人面白如雪方。

  铅丹(三十铢) 真女菀(六十铢)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一刀圭,日三,男十日知,女二十日知,知则止。黑色皆从大便中出矣,面白如雪。

  白杨皮散
  治面与手足黑,令光泽洁白方。

  白杨皮(十八铢,一方用橘皮) 桃花(一两) 白瓜子仁(三十铢)

  上三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花。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

  治面 内外治方。

  成炼松脂为末,温酒服三合,日三服,尽三升,无不瘥。

  治外膏方白芷 白蜡(各二两) 白附子 辛夷 防风 乌头 藿香(各半两) 本(一两) 葳蕤油(二合)

  上十六味薄切,醋渍,浃浃然一宿,合煎,候白芷色黄,膏成。以皂荚汤洗面,敷之,又方 白矾 石硫黄 白附子(各六铢)

  上三味为末,以醋一盏渍之三日,夜净洗面,敷之,莫见风日,三七日慎之,白如雪。

  又方 鸡子(三枚) 丁香(一两) 胡粉(一两细研)

  上三味,先以醋一升渍七日后,取鸡子白调香粉,令匀,以浆水洗面,敷之。

  治面 方。

  李子仁末和鸡子白,敷一宿即落。

  又方 白羊乳(二升) 羊胰(二具水浸、去汁、细擘) 甘草(二两末)

  上三味相和一宿,先以醋浆水洗面,生布拭之,夜敷药两遍,明旦以猪蹄汤洗却,每夜洗之。

  又方 白附子末酒和,敷之即落。

  又方 桂心 石盐 蜜(各等分)

  上三味末之,相和以敷。

  治人面 黑,肤色粗陋,皮浓状丑方。

  羊胫骨末,以鸡子白和敷之,旦以白粱米泔洗之,三日白如珂雪。

  又方 白蜜和茯苓粉敷之,七日愈。

  又方 杏仁(末之) 鸡子白上二味相和,夜涂面,明旦以米泔洗之。

  又方 杏仁酒浸皮脱,捣,绢袋盛,夜拭面。

  又方 酒浸鸡子三枚,密封,四七日成,敷面,白如雪。

  治面 ,令悦泽光白润好及手皴方。

  猪蹄(两具治如食法) 白粱米(一斗洗令净)

  上二味,以水五斗合煮猪蹄烂,取清汁三斗,用煮后药。

  白茯苓 商陆(各五两) 葳蕤(一两) 白芷 本(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前药汁三斗,并研桃仁一升,合煮,取一斗五升,去滓,瓷瓶贮之,纳甘松、零陵香末各一两入膏中,搅令匀,绵幕之,每夜用涂手面。

  面多 ,面皮粗涩,令人不老,皆主之方。

  朱砂 雄黄(各二两) 水银霜(半两) 黄鹰粪(二升) 上胡粉(二两)

  上五味并细研如粉,以面脂和净洗面,夜涂之,以手细摩令热,明旦不废作妆,然须五日一洗面,一涂不过三遍,所有恶物一切皆除,数倍少嫩,慎风日。不传,神秘。

  治 乌靥令面洁白方。

  马珂(二两) 珊瑚 白附子 鹰屎白(各一两)

  上四味研成粉,和匀,用人乳调以敷面,夜夜着之,明旦以温浆水洗之。

  治面黑生 方。

  白蔹(十二铢) 生 石(《救急方》无 石) 白石脂(各六铢) 杏仁(三铢)

  上四味,研,和鸡子白,夜卧,涂面上,旦用井花水洗之。

  治面 ,令人悦白方。

  栝蒌子(六合) 麝香(半两) 白石脂(五合) 雀屎(二合去黑)

  上四味捣筛,别研麝香、雀粪、白石脂和合,取生菟丝苗汁,和之如薄泥,先用澡豆洗去面上腻,以涂 上,日夜三四过,旦以温浆水洗之,任意作妆。

  治 子面不净方。

  以上朱砂研细如粉,和白蜜涂之,旦以醋浆洗之,大验。

  又方 白附子 香附子 白檀 马珂 紫檀(各一两)

  上五味末之,白蜜和如杏仁大,阴干,用时以水研涂面,旦以温水洗。忌风油,七日面如莲花。

  治面 方。

  沉香 牛黄 薰陆香 雌黄 鹰屎 丁香 玉屑(各十二铢) 水银(十铢)

  上八味末之,蜜和以敷。

  治面黑 皮皱皴散方。

  白附子 密陀僧 牡蛎 茯苓 川芎(各二两)

  上五味末之,和以 羊乳,夜涂面,以手摩之,旦用浆水洗,不过五六度。一重皮脱,瘥矣。

  治面 方。水和丹砂末服方寸匕,男七日,女二七日,色白如雪。

  白瓜子丸
  治面 ,令色白方。

  白瓜子(二两) 本 远志 杜蘅(各一两) 天门冬(三两) 白芷 当归 车前子 云母粉(各一两) 柏子仁 细辛 橘皮 栝蒌仁 铅丹 白石脂(各半两)

  上十五味末之,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

  去面上靥子黑痣方。

  夜以暖浆水洗面,以生布揩靥子令赤痛,水研白旃檀,取汁令浓,以涂靥子上,旦以暖浆水洗之,仍以鹰屎白粉其上。

  治粉滓 方。

  白蔹(十二铢) 白石脂(六铢)

  上二味捣筛,以鸡子白和,夜卧涂面,旦用井花水洗。

  去粉滓 皴 及茸毛,令面悦泽光润如十四五岁时方。

  黄 白术 白蔹 葳蕤 土瓜根 商陆 蜀水花 鹰屎白(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白芷 细辛 青木香 川芎 白附子 杏仁(各二两)

  上十五味末之,以鸡子白和作挺,阴干,石上研之,以浆水涂面,夜用,旦以水洗,细绢罗如粉,佳。

  治面粉滓方。

  熬矾石以清酒和敷之,不过三上。

  又方 捣生菟丝苗汁涂,不过三上。

  治面 方。

  羊胆 牛胆(各一具) 淳酒(一升)

  上三味合煮,三五沸,敷之。

  治年少气盛、面生 疮方。

  胡粉(半两) 水银(一两)

  上二味,以腊月猪脂和,熟研,令水银消散,向暝以粉面,旦起布拭之,慎勿水洗,至暝又涂之不过三上,瘥(一方有真珠)。

  白膏治面 疥痈恶疮方。

  附子(十五枚) 野葛(一尺五寸) 蜀椒(一升)

  上三味 咀,以酢渍一宿,猪膏一斤煎,令附子黄,去滓涂之,日三。

  栀子丸
  治酒 鼻 方。

  栀子仁(三升) 川芎(四两) 大黄(六两) 豉(三升) 木兰皮(半两) 甘草(四两)

  上六味末之,蜜和,服十丸如梧桐子,日三,稍加至十五丸。

  敷鼻 方。

  蒺藜子 栀子仁 豉(各一升) 木兰皮(半斤,一本无)

  上四味末之,以醋浆水和如泥,夜涂上,日未出时,暖水洗之,亦灭瘢痕。

  治面 方。

  鸬 屎一升,末之,以腊月猪脂和,令匀,夜敷之。

  治面上风方。

  玉屑 密陀僧 珊瑚(各二两) 白附子(三两)

  上四味末之,以酥和,夜敷面上,旦洗之,亦灭瘢痕。

  治面 甚者方。

  冬葵子 柏子仁 茯苓 冬瓜子上四味各等分末之,酒服方寸匕,食后服,日三。

  治面 方荠 肉桂(各二两)

  上二味为末,以醋浆,服方寸匕,日一服。亦治 及灭瘢去黑痣。

  又方 枸杞根(一十斤) 生地黄(三斤)

  上二味,先捣筛枸杞,又捣碎地黄,曝干,合筛,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颜如童子,秘之。

  治面 方。

  木兰皮一斤,以三年醋渍,令没百日,曝干,末之,温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面有热毒恶疮方胡粉(熬) 黄柏(炙) 黄连(各等分)

  上三味末之,以粉上,瘥止,若疮干,以面脂调涂之,日三。

  治灭瘢痕方猪脂三斤饲乌鸡一只,三日令尽,后取白屎,纳白芷当归各一两,煎白芷色黄,去滓,纳以鹰屎白半两搅调,敷之,日三。

  又方 禹余粮半夏等分为末,以鸡子黄和,先以新布拭瘢处令赤,后用药敷之,勿见风,日二,十日瘥,十年者亦灭。

  又方 鹰屎白(一合) 辛夷(一两) 白附子 杜若 细辛(各半两)

  上五味 咀,以酒五合浸一宿,以羊髓五两,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小伤瘢上敷之,日三。

  灭瘢痕无问新旧必除方。

  以人精和鹰屎白,敷之,日二,白蜜亦得。

  治瘢痕凸出方。

  春夏以大麦 ,秋冬以小麦 ,好细绢下筛,以酥和封上。

  又方 鹰屎白(一两) 衣白鱼(二七枚)

  上二味末之,蜜和以敷,日三五度,良。

  又方 以热瓦熨之。

  又方 以冻凌熨之。

  又方 鹰屎白(二两) 白僵蚕(二两半)

  上二味末之,以白蜜和敷,日三。慎五辛生菜。

  又方 腊月猪脂四升,煎大鼠一枚,令消尽,以生布拭瘢处令赤,涂之,不过四五上。

  治身及面上印纹方针刺字上破,以醋调赤土敷之,干又易,以黑灭即止。

  又方 以未盈月儿屎敷上,一月即没。

图片名称

相关作品

  • 黄帝内经

    作品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 本草纲目

    作品简介:《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

  • 伤寒论

    作品简介:《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

  • 神农本草经

    作品简介:《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

  • 难经

    作品简介:《难经》原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是传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所撰的中医古典理论书籍,又名《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共有八十一难,分别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是对《内经》相关内容的补充与阐发。 [9]《难经》既是对《...

  • 金匮要略

    作品简介:《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

  • 奇经八脉考

    作品简介: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颇多研究,李时珍因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作品简介:《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 濒湖脉学

    作品简介:《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濒湖脉学》...

  • 针灸大全

    作品简介: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黄元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医学理论,被誉为“黄...

  • 洗冤集录

    作品简介:《洗冤集录》,法医著作,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5卷。南宋宋慈(惠父)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全书由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53项内容所组成;并对犯罪、犯罪侦察、保辜等有关断案、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亦详加论述。本书内容丰...

  • 食疗本草

    作品简介:《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作品简介:《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该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当时虽是为皇帝延年益寿所编的专著,但对人民百姓也起了很大作用。《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

  • 肘后备急方

    作品简介:《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

  • 扁鹊心书

    ˃作品简介:《扁鹊心书》是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综合性医书。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扁鹊心书》是宋代医家窦材晚年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集其师授之法所作。全书共三卷,上卷论理,有“当明经络、须识扶阳、大病宜灸、禁戒寒凉、要知缓急”等十三篇,强调寒...

  • 温病条辨

    作品简介:《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1798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

  • 医学源流论

    作品简介:《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椿编撰的医学论文集。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医学源流论》颇多先进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

图片名称